
最近圍繞支付牌照發生了很多事情,首先是關于國美斥資7.2億收購持牌支付機構銀盈通支付有限公司母公司斬獲支付牌照,再就是媒體接連曝光攜程存在的無支付牌照從事支付業務的問題,還有就是蘇寧發售“周年慶限量黑卡”,被質疑為違規發放的多用途預付卡。這些事件,無不進一步說明著支付牌照的價值所在。
第三方支付這個行業最早追溯到1999年,首信易支付成立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2001年,剛剛誕生不到3年的第三方支付行業,便遭遇中國互聯網泡沫破裂之災,再加之受制于信用、資金等因素,集體陷入困境。2003年的“非典”,卻意外成就了第三方支付行業。由于人們都盡可能避免戶外交易,電子商務市場被全面引爆,第三方支付行業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的火爆而迅速繁榮。
央行于2010年6月公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從事支付業務需要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也稱《支付業務許可證》。根據業務類型分為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和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三大類,其中網絡支付又細分為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數字電視支付和固定電話支付。
支付牌照是央行為規范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秩序而設立的行業準入制度。2011年5月7日,有一批企業焦急地等待“放榜”,在央媽那里,他們還是“野孩子”。在當時,支付只是在銀行、銀聯、央行之間進行,第三方支付意味著創新、開拓和無限美好的未來。而第三方支付幾乎只用了1-2年時間,便超越了之前銀行、銀聯等幾十年的創新,已經在支付體系內形成了很大影響力。
此后,每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發放,都引人矚目,尤其是前幾批牌照,都要經歷幾番波折,哪幾家支付企業會拿牌、會拿到哪些業務類型、何時發放牌照、發幾張……在沒有塵埃落定之前,這一切都成了津津樂道的話題。
近年,隨著對于第三方支付的嚴格監管,央行已明確表示未來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發新牌照。
支付牌照不可以倒買倒賣,其他公司如想快速獲得,只能通過直接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方式將支付牌照收入囊中,這使得支付牌照的市場存量越來越少。據支付之家網(www.zfzj.cn)了解,近兩年來第三方支付企業被上市公司、互聯網企業等收購現象頻現,比如小米收購捷付睿通、萬達收購快錢、唯品會收購浙江貝付、美團收購錢袋寶、泰禾集團收購福建一卡通、海立美達收購聯動優勢等。
支付機構不斷成為產業巨頭布局金融業務的入口,因此被資本市場看好。
根據業內人士預計,牌照價格將普遍增至4-6億元。但是,牌照收購的窗口期并不會太長,據傳人民銀行也將在適當時機開始降溫日益火爆的支付牌照倒賣市場。
支付牌照水漲船高,與監管趨嚴有關,但背后也是互聯網企業對構建閉環生態系統的迫切需求。
自2011年5月份首次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以來,央行迄今已發出了8批共270張支付牌照。在隨后的時間里,3張預付卡牌照遭注銷,1張主動注銷,續展環節中又有8張因合并而注銷,截止目前僅剩258張第三方支付牌照。
258張看似很多,實際上對需要完成生態閉環的巨頭而言需要的也僅僅是互聯網支付這個類型的牌照。支付之家網(zfzj.cn)查閱后得知,互聯網支付這個類別的支付牌照目前一共有112張,那么未來更多的支付牌照并購將可能發生在這百余張支付機構之中。按業務經營收益來講,互聯網支付業務和銀行卡收單業務是整個支付行業交易總量的主要構成,這兩個牌照在支付領域是最賺錢的。
眾所周知的是,支付業務本身是不賺錢的,絕大多數支付機構也都處于虧損狀態。
但是,支付是什么?作為金融的一個環節,支付既是入口又是管道,既可以擁有流量又可以掌握數據。更為重要的是,支付可以打通各類業務的節點,將資金鎖定在一個生態體系內,也就是所謂的生態閉環。
京東為什么拒絕支付環節支持支付寶而早早的就把網銀在線收入囊中?美團為什么和騰訊阿里貌合神離中十幾億買錢袋寶這張支付牌照?說白了不就是為了實現自身生態的閉環嗎?
支付閉環是實現生態閉環最好的解決方案,支付牌照的有無將直接關乎交易閉環構建的成敗。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每一個場景下誕生的巨頭都會擁有自己的支付渠道,無論是自身已有還是通過并購。
生態閉環,沒有支付牌照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