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三方支付行業是風起云涌,變幻莫測的一年。斷直連、嚴查跳碼、銀行關閉直連通道、備付金統一由人民銀行進行監管。監管的一套“組合拳”可以用穩準狠來形容。各支付公司積極執行監管要求,積極整改,銀行直連通道關停,支付行業寒冬已至。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三國的開篇語用在我國的支付歷史再合適不過。

支付行業的發展歷程主要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銀行作為唯一的支付服務提供者,為高端場所或高端客戶提供支付服務,各家互不相通。
第二階段:銀聯的建立,形成了收單直連系統,各家銀行接入銀聯系統。由銀聯的子公司銀聯商務統一與銀行合作提供維護服務,進行直連收單。
第三階段:由于7:2:1比例分賬問題,以四大行為代表的收單間聯系統建立,為的是賺回本帶本交易利潤,增加中間業務收入。
第四階段:人民銀行發放支付牌照,允許大量的非銀行類公司涌入支付行業,為商戶提供收單服務。從而為支付市場帶來蓬勃的生機,支付也真正開始繁榮起來。支付公司的進入推動了中國支付行業的發展,但同時由于不規范的市場競爭造成了費率亂象。針對于此,人民銀行出臺了統一銀行卡費率標準,稱為96費改。
第五階段:以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掃碼支付興起,一掃統一費率后低迷的支付市場,迎來又一波發展高潮,伴隨著ISV類的第四方公司涌入支付行業,豐富了支付市場的產品類型,為支付行業增添了活力。但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增大,部分不良第四方為獲得更多利益采用了二清等非法手段,導致了支付業亂象層出不窮。隨著17年監管制度的逐漸完善,第四方公司瀕臨崩潰,支付公司自身難保,支行行業寒冬已至。
支付行業分分合合一直在上演,不斷有新的角色涌入市場,為市場注入活力,但由于粗放管理之下難免亂象叢生,因而規范市場的過程中有陣痛是難免的。

我們對支付行業2019年的展望有一下幾點:
第一:人民銀行會持續加強監管力度,2019年將會又是個嚴監管年,支付行業必須清除亂象回歸本質。
第二:對于目前的線上支付和線下支付,統一費率,統一通道費用,進一步規范市場是重點。
第三:支付出海勢在必行,支付公司會進一步加快出海的步伐,走出去已經刻不容緩。
第四:以代理商模式為市場策略的支付公司會出現最后的瘋狂,支付市場可能出現更有誘惑力的代理政策。但這必然引來人民銀行的嚴監管,殺雞取卵式的瘋狂會成為壓死支付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預計可能會倒下2-3家不等的全國大型支付公司。
第五:銀行為代表的收單會進一步蠶食第三方收單市場份額,第三方收單機構會成為銀行的服務商,或必須與銀行聯合才能度過寒冬。
針對目前的支付寒冬沒有特別好的應對策略,筆者簡單說幾個方面:
第一:支付公司出海,目前的大型支付公司無論是系統服務模式、產品成熟度都在海外市場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產品出海并沒有問題,關鍵是找對方向,就像業內盛傳的“得東南亞支付者,必然屹立不倒”。
第二:加大產品創新,其中無感場景支付是未來支付的趨勢。目前市面上的刷臉支付,筆者也體驗過,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無感,僅僅適合高端場景體驗科技感。對于大眾市場很難普及,成本偏高,并不是未來的趨勢。真正的趨勢是模式的改變而不是手段的改變,就像線下支付和線上支付一樣,是模式的改變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支付手段的改變。可以適當擁抱區塊鏈、物聯網等新型技術,尋求新的模式拓展。
第三:筆者認為現在是回到收單直連模式最合適的時候。大家相互擁抱取暖,回歸到最初的地方,采用收單直連模式,清楚亂象,規范市場,同時形成統一的產業聯盟。無論是國內國外都會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第四:建立自有渠道的直營團隊,加強管理,并爭取更多的市場自有份額,減少市場沖擊帶來的負面影響。但現在利潤下降,建立直營團隊可能1-2年內很難產生效益,在此現實問題下,支付公司現在建立直營團隊是不是有點晚了?
支付行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像筆者曾經說過,支付是市場經營的基礎工具,靠支付手續費賺錢的模式已經過時,支付類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基礎設施,而利用基礎設施去尋求其他方面的利潤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現在就是大亂后的大治,支付行業的震蕩仍在繼續。寒冬其實是市場亂象整治的陣痛,支付行業正在逐漸實現“正本清源”的監管目標。2018年的痛苦在2019年必然持續下去,但是當亂象治理后就是蓬勃發展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