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業銀行擁有了自己的網聯。勢必將會打破現有的第三方掃碼支付品牌格局,而不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話。至于接下來的發展將會變成怎樣,只能拭目以待。
近日有消息稱銀行已經停止了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對接模式。聚合支付網的負責人認為,這也就意味著以后的網絡支付將會通過網聯來處理。這樣的變化勢必會影響到第三方支付格局。
據上個月的最新消息:從2018年6月30日。所有網絡支付業務將通過網聯平臺處置。網聯的成立對第三方支付格局會有哪些影響第三方支付全面停止直連銀行模式。?

競爭加劇第三方支付市場:群雄并起。
根據央行2010年發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方法》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網絡支付(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固定電話支付和數字電視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
第三方支付格局
增速放緩。銀行卡收單市場:銀行卡交易市場支撐底座穩固。

根據《2016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從銀行卡交易宏觀層面看。金額741.81萬億元,2016年全國共發生銀行卡交易31154.74億筆。同比分別增長35.49%和10.75%交易筆數增速快于交易金額增速,標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銀行卡綁定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增加,使得銀行卡從大額低頻的消費場景向小額高頻的場景延伸,但整體銀行卡交易金額增速放緩跡象顯著。
從銀行卡交易微觀層面看。至2016年末。銀行卡滲透率達到48.47%比上年上升0.51個百分點,全國人均持有銀行卡4.47張。從人均持有卡量和銀行卡滲透率來看,銀行卡發卡空間已經不大。如圖4所示,銀行卡卡均消費金額為9593元,同比下降5.08%人均消費金額下滑也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了移動支付對居民支付習慣的改變。
第三方銀行卡收單占據銀行卡收單市場半壁江山。業務增速下滑。根據銀聯商務的統計數據,受移動支付影響。如圖5所示,2016年上半年第三方銀行卡收單占銀行卡收單市場43%市場份額。如圖6所示,雖然第三方收單業務增速下滑,但增速高于銀行收單業務。預期第三方收單以其創新能力和便捷的服務在銀行卡收單市場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移動支付發揮領頭羊作用。網絡支付:網絡支付發展迅猛。
網絡支付發展迅猛。2016年網絡支付用戶規模為4.74億人。同比增長31.17%近四年來移動支付使用率逐年提高,同比增長14.01%而移動用戶規模已達4.69億人。2016年已達到64.90%與當年的網絡支付使用率相當,可見移動支付成為人們越來越頻繁使用的網絡支付模式。
網絡支付寡頭格局明顯。支付寶和財付通雙寡頭地位不變,2016年Q4第三方移動支付和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統計中。如圖7&8所示,2016年Q4支付寶和財富通市場份額之和分別上升至92%和63%
移動支付取代互聯網支付成為網絡支付領頭羊。從第三方網絡支付細分行業支付交易規模的占比看。2016年僅占25.4%移動支付壓縮互聯網支付市場份額的趨勢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互聯網支付從2011年的96.5%一路被擠壓。

網聯被寄予哪些期望:監管機構關注的支付行業隱憂何在
第三方掃碼支付品牌可能存在局部的監管漏洞。直連模式下。
網聯平臺出現之前。直連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機構一邊直接和銀行系統連接,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主要采用直連銀行模式。如圖11所示。一邊和用戶連接,交易數據無法被監控。如前文所述,支付寶和財富通是網絡支付領域的領導者。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大力開拓直連銀行范圍,這使得他具有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無法擁有的費率優勢。非銀行支付機構在實際操作中承擔了清算職能,與商戶、資金托管銀行共同構成新的三方模式,完成整個支付過程。
第三方支付格局
從監管者的角度看。支付機構可以在多家銀行開立賬戶,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銀行的模式可能存在資金監管方面的漏洞。第三方支付機構采用直連模式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直接對接。直連模式下。這樣資金在同一家支付機構內部流轉,支付機構只需在內部軋差之后,調整不同銀行賬戶的金額,就完成所有支付交易的流程。這個過程中,支付交易的具體信息只會留存在支付機構內部,而監管機構只能夠看到支付機構在各家銀行賬戶上的資金變化,無法有效監管支付過程中可能存在違法違規現象,這其中可能存在洗錢和稅務上的風險,同時這些機構也存在一些違規的賬戶。再次,原來給第三方機構發的支付牌照,但拿到牌照后,這些機構“銀證保”工作都在做,可以說還局部還行使了央行的職責,加上第三方支付業務已達萬億級,風險隱憂自然引起監管者關注。
引導三方支付回歸互金本質。網聯成立試圖填補監管漏洞。
從這個意義上說。把它放到近年來央行規范支付體系的一系列政策努力看,網聯的誕生并不是橫空出世。應該說是水到渠成的從這一兩年來央行推出賬戶分類、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再加上最近的交易遷移至網聯平臺等一系列措施來看,不難看出央行的監管思路越來越清晰。央行關心的防范金融風險,維護老百姓的資金平安。網聯的創建,讓央行對支付機構的監管有了技術手段,意味著央行開始從第三方支付入手,把互聯網金融服務和網絡消費金融監管當成金融監管創制重要內容。通過支付機構統一平臺接入與清算,將有助于提高支付效率,防止重復建設,更加全面完整地對第三方支付業務進行監管,從而全面降低風險,維護老百姓的權益。逐步將第三方支付逐步引導回“小額便利、普惠大眾”互聯網金融實質,引導第三方支付業務健康有序的發展。
此前第三方支付機構財務直連銀行的三方支付模式。給反洗錢、金融監管、貨幣政策調節、金融數據分析等央行的各項金融工作帶來較大困難。網聯正式投入運營后,將銀聯排除在交易之外。央行、各家銀行均無法站在宏觀的角度實時掌握全部的交易信息以及資金流向。將一改監管上的此種被動局面,并有望打破“事后追查”這一現狀,轉向更為積極的事中及時處置”乃至“事前預警”線上支付領域金融監管的效率將得到質的提升。
第三方支付格局
網聯成立對第三方支付格局有何影響
聚合支付網的負責人認為網聯作為線上交易的清算平臺。一邊連接銀行系統,一邊連接支付機構。類似于線上“銀聯”央行成立網聯最主要的目的使所有交易數據透明,將數據置于監管之下,為維護百姓財富提供保證。成立對第三方支付格局影響有以下幾點:
1、費率統一。原本占據寡頭地位的支付寶和財付通將失去直連銀行的費率優勢,臨時來看原來市場上占據領導地位的機構的直聯優勢將消失。對于網絡支付來說。利息提高,而原本議價能力較弱的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將享受統一費率,利息降低。但接入網聯并統一費率需要一定的時間,短期內支付寶和財付通費率優勢仍然存在
2、備付金統一監管。第三方支付機構隱性收益下降,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可能進入加速洗牌階段。備付金統一監管后。臨時來看費率統一,機構將不必為開拓直連銀行消耗精力,逐步回歸支付本業。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需要提高市場份額,提升服務質量,以應對實際收益下降的壓力,第三網絡支付機構可能面臨加速洗牌的局面。
3、對于基本采用“四方模式”第三方銀行卡收單機構來說。對他不會發生直接影響。網聯成立從目前情況評估。
4、從目前監管機構設定的定位看。與第三方支付機構不構成直接競爭。網聯只參與清算不參與支付。